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06-01 14:33

 

中心以学校“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上,创新引领、关键突破,崇尚学术、人文关怀,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原则,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找准当前发展与建设短板,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确定了以“5G+绿色实验室”为发展理念的“国内一流”中心“十四五”建设目标。

(一)实验教学体系、方法与手段方面

紧密结合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争取每年新增或改造实验项目10项。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打造实验类“一流课程”2门以上。

面向不同生源本科生,建立分类、分层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生物科学类普通班级本科生,实行现有的“3+2+X”实验教学体系,并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对其持续更新和完善。针对基础性(训练)实验,对原有项目进行择优整合;针对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学院科研优势,在西部特有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等相关领域发掘适合本科生的实验内容,并转化为相关的实验项目。而面向“拔尖计划”和“强基计划”班级的本科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力求所占比例不低于85% 

(二)本科教学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及运行管理方面(含信息化、智能化)

1、以成都市5G全覆盖为建设基础,充分汲取国内外智慧教室/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合理规划,对常规教学实验室和本科生特色“双创”平台进行智慧化改造。

1)针对8间常规教学实验室(使用面积大于150平方米),在传统的实验教室基础之上,进行统一的智慧化改造,打造情景融合多功能生态实验教学系统。该教学系统由多视窗互动系统、智慧教学互动系统、录播系统以及护眼大屏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建成后师生可通过实验室实现全媒体资源展示、多资源大屏对比教学、直播录制回看、远程教学等多种智慧教学模式。智慧教学系统的加入使学生考勤、互动、头脑风暴、实时投屏和课堂笔记等多个课堂功能在智慧实验室中发挥到最大化,在满足智慧实验室功能的基础上,配合类纸护眼大屏和辅显大屏给予师生多视角、高清晰、防蓝光护眼的视觉体验,既满足教学需要又符合中心绿色发展建设理念。情景融合多功能生态实验教学系统的运用将有效帮助中心实现个性化实验实践教学新生态,助力于校内领先、国内一流发展目标的达成。



2)针对本科生特色“双创”平台(含1间实验室和1间讨论室),在传统的实验室基础之上配置多功能互动系统、录播系统、无人值守实验平台、多媒体及交互式大屏、门禁系统、电源控制系统以及监控系统,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创意互动实验实践空间。师生可以通过无人值守实验平台,24小时随意预约实验实践空间的进出与使用权限。管理老师审核通过后利用一卡通、人脸识别或者师生学号信息等多种方式,在预约的权限时间内自由进出实验实践空间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或互动交流等。相关工位的电源使用根据预约人员权限的时间段自动打开与关闭。通过多屏互动与交互式大屏系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人员进行签到、互动交流、头脑风暴、实时投屏比对等,营造师生讨论的智慧环境。实验实践空间配备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可以远程实时观看空间内的使用状态,追溯特殊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等,管理人员可以远程实时的关闭或开放该实验实践空间的使用时间段。创意互动实验实践空间的建设将有力地解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连续的问题,有效支持基础实、能力强的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2、以当年最新的显微互动技术为基础,对中心教学所需显微设备(充分考虑设备利用率的情况下,约350台生物学显微镜和150台体式显微镜),分两个批次实现更新换代,建成数码显微手机版无线互动系统,最终达到每门课程人手1台手机互动功能显微设备。同时,将该系统与情景融合多功能生态实验教学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对实验教学活动的多效性支持。



3、分两期对中心现有包括冰箱、高温烘箱、空调、制冰机、PCR仪、人工气候箱等陈旧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并增配包括观鸟镜、真菌培养箱在内的课程所需紧缺设备。同时,对部分设备存放使用按功能进行整合,搭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平台”和“动物解剖与生理指标检测综合实验教学平台”,满足课堂教学和双创活动的需求,实现更高的开放率和使用率。

(三)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方面

针对实验技术队伍人员不足、高级职称人员欠缺和职称晋升困难等问题,积极与校院两级相关部门沟通,一方面争取引进3~4名人才,将队伍充实至8~9人;另一方面,结合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内容不同于教学科研队伍,其工作重心为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术与方法创新、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等方面的特点,争取在职称申报过程中将其指标与教学科研队伍分开,建立独立的评聘机制,以充分调动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同时对现有申报条件中“年度教学工作量500学时”做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以实现对实验教学之外实验准备、开放创新实验指导等工作量(学时数)的合理量化。

完善常态化的能力提升培养制度,让每位中心老师均有参加学习、外出交流等机会,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开阔视野,以保证中心的高效运行和管理,实现一流实验教学目标。

(四)实验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方面

在设备维修方面,积极与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沟通,每年主动上报次年设备维修预算,以便申请专项维修经费。

管理方面,依托无人值守实验平台,通过门禁系统、电源控制系统以及监控系统,采用预约制的方式实现平台的24小时全天候开放,从而提高设备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和开放共享率。

(五)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含科研实验室)方面

人防方面,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引入社会经费,开发适合于生物类实验室的安全培训相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将其应用于中心实验室日常的安全教学与培训。依托智慧实验室统一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心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并将安全培训虚拟仿真项目的考核成绩作为准入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物防和技防方面,摒弃“单点建设,查漏补缺”的旧理念,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统一设计、集中建设的方式,建成具备智能监控、环镜监测、水电气安全供给、“三废”科学收集处置等多项功能的安全环保绿色实验室。完成对洗眼器、喷淋设施、消防应急柜等安全防护设施的更新换代。同时,新建中心智慧化试剂耗材仓库,采用试剂室智慧化管理系统(RMS)对普通试剂、危险化学品、试剂耗材实现数字化管理,确保实验室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合规,并固化管理流程,实现无人值守且精准高效管理。

 

 


地址:(望江校区)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

地址:(江安校区)成都市双流县川大路第一基础实验楼

邮编:610207

Copyright © 四川大学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