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06-02 09:16

 

(一)实验教学体系、方法与手段方面

1.改革和优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创新创业、学科交叉型综合高素质人才培养

顺应时代发展,中心不断对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注重现代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基础理论与产业技能并重,形成新老校区贯通式科研训练平台培养模式。用科研视角和思维改革综合实验,增加拓展性训练实验,实行小班化授课和开放式实验教学,保证了学生自主性完成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及实验探索等训练过程。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前沿学科创新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形成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协同、最大限度发掘学生创新潜力及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实专业能力、富有创新创业激情及活力、适于国家产业需要的大学本科双创人才。

2.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实体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国家虚拟仿真金课建设政策为指导,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指南》与教学实际需求相结合,开发新的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提升“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体实验深度融合,为申报国家金课提供强大支持,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推动信息化条件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领域,降低实验成本和安全风险。

将实验教学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利用XR((XR)=VR/AR/MR+无限扩展)等技术,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完善实验课程与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对专业知识和新技术的理解应用,进一步深入实施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持续的创新与应用,继续发挥中心的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二)本科教学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及运行管理方面(含信息化、智能化)

    1.持续推进实验设备的更新与升级,打造功能性开放共享教学平台

 根据国家生命健康产业新技术发展需求,购置相应实验设备,建立多组学实验创新平台,开展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种新兴组学实验创新活动,满足分子生物学、生物科学综合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部分本科实验项目教学。利用我国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生物资源,结合学院现有的科研工作积累,发掘对病原微生物具有特异抑制作用的天然产物、蛋白多肽,培养学生重大疫病药物研发的知识和技能,为本校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生物科学实验技能的培训提供示范。

以原有植物生理测试仪器为基础,新购其他相关测试仪器,打造植物表型及生理参数测试平台,以支持水分胁迫、病毒胁迫,植物乙烯、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测量,花粉活力、花粉计数分析,种子呼吸和种子活力分析,评估环境对植物的胁迫,敏感、定量的蛋白印迹检测、多色荧光(可见光区和近红外激发)等多方面的应用。

净化实验室(兼细胞房)改造建设,满足生物科学综合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等动植物细胞及转基因技术实验教学需要,也可为大创实验提供标准化实验场所,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这些功能性开放共享教学平台的建设,在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创意实验环境需求,通过对外开放共享,支持校内外科研工作者植物逆境生理相关研究工作。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先进水平,受益人数3000人次/年以上。

2.教学实验室的智慧化建设

在传统的实验教室基础之上,进行统一的情景融合多功能实验教学系统建设,主要通过多媒体设备得升级和课堂互动系统,通过弹幕提问,手机投屏等方式,实现师生教学互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手机互动教室基础之上,加上多个辅助显示大屏与多视窗智慧教室融合,实现对比教学、深层次教学,实现高难度复杂问题的全方位展示,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课中的教学更加顺畅,知识学习透彻,信息交互更加清晰。再搭配各种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如千兆网络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扩音系统等,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考虑后疫情时代的网上课程需要,配置录播系统,实现录课、远程互动教学、直播、教学督导、网络巡课。规范化,安全化数据化的集中管理所有智慧教室以有效支持基础实、能力强的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针对双创互动实践平台管理系统,配置人脸识别门禁设备、高清监控设备和电源的物联网控制终端等,结合智慧实验室统一管理平台,采用预约制的方式实现平台的24小时全天候开放。同时研讨室中配置多媒体设备、录播系统,实现跨校区远程互动,解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连续的问题,有效支持基础实、能力强的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升级建设

 结合实验室开放的需求开发生物类实验室安全准入实践训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效提高实验室开放安全性系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升级为VMC-200手机教加学系统软件V1.0),可进行智慧化、可视化统计分析平台数据,实时掌握平台使用情况,帮助用户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成效。提供数据统计功能,可以查看所有课程成绩、实验学习时长、次数、学习人次以及学生在线学习实验的情况分布图。

(三)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含科研实验室)方面

根据一流实验室建设的目标要求,加强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与激励机制。积极引入具有科研背景的实验技术人员1-2人,深度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的专职管理;邀请国内外其他专家及产业领域的先进企业具有双师型能力的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作为双创导师,参与学生实践环节教学活动,指导研发训练、企业实训等创新创业实践。通过整合企业与高校人才资源,形成国际一流的双创导师团队。

中心信息化管理、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软硬件设备提升,应设置信息化软硬件管理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1名专职管理,实现中心资源的科学化、专业化管理。

(四)实验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方面

1.实验仪器设备智能化管理体系升级

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上,对原有实验室进行合理配置改造,完善平台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仪器设备智能化开放共享及远程监控,为实验室安装视频监控及门禁系统。加强平台安全高效运行机制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信息、硬件平台预约、开放创新实验活动指导与监管、实验室设备安全信息等有机融合,形成智能化、自动化、科学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

    2.提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范围的深度和广度

不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服务水平,加强设备功能的挖潜和创新,联系设备供应商提供更多的本科生培训服务,加大校外宣传力度,积极为校外用户提供服务,增强校外用户的满意度等,力争在设备开放共享各方面取得更好成绩。

(五)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含科研实验室)方面

    打造安全环保的绿色实验室。摒弃“单点建设,查漏补缺”的旧理念,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统一设计、集中建设的方式,打造具备智能监控、环镜监测、水电气安全供给、“三废”科学收集处置等多项功能的安全环保绿色实验室。

    科研实验室的硬件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植物培养和动物饲养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 对科研实验室中低温冰箱群设置科学合理的温度监控与安全管理系统。

    进一步加强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强师生的安全应急培训和教育,科研功能实验室积极改造的安全意识。

 


地址:(望江校区)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

地址:(江安校区)成都市双流县川大路第一基础实验楼

邮编:610207

Copyright © 四川大学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