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验收 >> 年度报告 >> 正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1日    点击次数: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3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在四川大学全面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依托生物科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等雄厚的人才培养资源,秉持“夯实基础,注重能力,自主探究,创新求是”的实验教学理念,在“3+2+X”多层次化、多元模块化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厚基础、强综合、促创新的生物学一流本科人才实践教学育人体系。2021年,中心充分汲取2020年开展线上线下实验教学的经验,进一步推进了信息化教学资源与线下实体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1、教学工作量回升,校内示范辐射作用持续增加

2021年中心承担了24门课程、共计3894人次的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164990人学时,回升至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其中,中心特色文化素质公选课“生命奥秘探索”的开课规模进一步扩大,年选课人数近400人。

2、实验教学资源持续增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在课程中的融合应用进一步加强

中心现有实验项目288项,年度新增14项,开设223项。其中微生物实验等课程将相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列入课程进度安排,“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应用更为深入。

3、学生“双创”教育成果丰富

2021年指导“大创”项目37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2项,较上一年提高了约12%;指导学生发表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指导学生获得各项学科竞赛全国总决赛以上奖励4项,获奖达38人次。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中心现有固定人员65人,2021年引进4人、退休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1人,具有博士学位54人,博导16人。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结构更趋年轻化,发展后劲足。

中心坚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保障和促进实验师资队伍建设,2021年支持教师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国内会议学术交流26人次,做大会报告3次。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中心紧跟学科发展,不断将新的技术方法引进到实验教学过程中。2021年获批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项目5项,完成校级实验技术立项项目9项;研发并推广创新实验项目14项;面向学生开设创新实验项目(非“大创”)28项,指导学生109人。

中心教师积极凝练教学特色,在一流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成果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各教学奖励70项,获奖人次数达117人次;主编出版实验教材《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发表教改论文4篇。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2021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42项,年度到账经费550.19万元;发表SCI论文107篇,获得发明专利10项。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中心设置专人负责管理中心网站,保证了网站的及时更新和正常维护。2021年网页访问人数达到突破96万人次;同时,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共享平台支持了14门实验课程近4万人学时的教学任务,网站访问量突破17万人次;此外,中心微信公众号作为中心展示与交流平台的同时,发挥了全国大学生命科学竞赛四川赛区赛事宣传窗口的功能。2021年发布推文13篇,总关注人数384人,年度点击阅读次数超过3700次。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依托完善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实现充分开放、科学管理

2021年,中心承接“大创”项目37项,本科生科研训练15人,iGEM团队训练40人,以及参与其他创新实验项目28项共计109人。


2、实验室安全管理

2021年中心增设安全专员,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题研讨会和培训活动,并修订了中心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方案等相关规章制度。中心教师结合生物学科特色和教学活动经验,主持开发“生物类实验室安全准入实践训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4月,中心获评为“四川大学2020年度实验室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单位”。

3、积极推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

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对校内外开放使用,2021年完成使用机时达6017.2机时(5台单价40万元以上设备)。此外,中心获评为“四川大学2020年度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考核优秀单位”。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承办多项重要学科赛事,示范辐射作用显著提升

2021年,中心首次承办了国家级学科赛事“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四川赛区决赛,共有来自全省16所高校的60支团队参加了本次比赛。赛事的成功举办显著地增强了中心在省内外高校中的引领作用和示范辐射效应。

继续承办了第七届四川大学微生物应用设计大赛,参赛人数达128人。此次除生命科学学院以外,新增了华西临床医学院等校内多个学院学生团队的参加,赛事的影响力明显提高。

2、其它交流合作与示范辐射

(1)、与武汉大学等3所院校签订共享协议,设置2226个校外访问学习账号。

(2)、2021年中心接待了国内9个高校或机构共计57人的参观交流;开展科普活动15次,参加人数达530人。

(3)、支持了川大附中17名师生的参观学习、2021年高校科学营182名学生的研学访问,并参与了2名中学生的“2021英才计划”的培养。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2021年5月,中心教师到浙江大学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考察交流,并参加了高校生命科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研讨会,兰利琼教授作大会报告。

(二)2021年5月-12月,中心先后成功申请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九期)研究项目5项,2021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3项。

(三)2021年9月,中心教师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四)2021年9月,顺利承办了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1,科学探究类)四川赛区决赛。比赛中所指导学生团队获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五)2021年11月,在2021年第七届四川省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六)2021年11月,iGEM社团斩获2021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

(七)2021年11月,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1)中获得全国二等奖3项。

(八)2021年11月,中心1门课程和5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评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九202112月,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顺利召开。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我校本科生入学基础的提高,以及生物科学学科的发展变化,需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出发,着眼整体、综合考量,推动多课程联动的教学改革,强化实验教学的内涵建设

2、为适应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需在有效落实好智慧化实验室试点建设与应用的基础上,加速推进中心整体的智慧化建设。

3、中心3名实验技术人员退休,青年教师职称晋升通道不畅,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1、学校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建成“四川大学‘双创’智能化自主实验平台综合运行管理系统”,促进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痕迹化管理。

2、学校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积极组织,悉心指导,助力中心成功申报“2022修购计划”,为后续实验教学设备升级更新与补充完善、实验室智慧化改造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3、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审核了中心年度报告,为中心下一年发展和建设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4、学校在经费保障上给予中心有力支持,2021年中心建设和运行总计投入153.99万元人民币。

5、校院两级督导组老师通过随堂听课、师生访谈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学校建成课堂及时评教系统协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反馈,多角度促进了中心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上一条: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年度报告(2022年)

下一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Copyright © 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地址:(望江校区)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

地址:(江安校区)成都市双流县川大路第一基础实验楼 邮编:6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