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验收 >> 年度报告 >> 正文

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年度报告(2022年)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1日    点击次数: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创新型生物学一流本科人才”为目标,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将革命英烈江姐精神和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强化文献阅读与实验设计,开设探究式和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及多学科交叉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块,改革实践教学学业评价,构建了厚基础、强综合、促创新的生物学一流本科实践育人体系。2022年,中心依托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新共享平台,持续深入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线下实体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实验课程内涵建设。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1、疫情防控下顺利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稳中有增

2022年中心承担了24门课程、共计3904人次的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168751人学时。

2、实验教学资源持续增加,实验课程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

中心现有实验项目300项,年度新增12项,开设230项。以生物化学实验和微生物实验为试点,通过修订完善课程教学目标、增开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等,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的内涵建设,实验课程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3、优化本科生“双创”项目孵育与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学生成果丰富

2022年指导“大创”项目43项,其中省级以上8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0篇,获得各项学科竞赛全国总决赛以上奖励7项,获奖达47人次。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中心现有固定人员69人,2022年引进6人、退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5人,具有博士学位59人,博导16人。实验教学队伍规模有所扩大,素质更为优良,结构更趋年轻化。

同时,继续坚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保障和促进实验师资队伍建设,2022年支持教师参加国内会议学术交流和培训30次,做大会报告6次。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1、持续重视教研教改,强化实验课程内涵建设,教学成果丰硕

中心紧跟学科发展,不断将新的技术方法和教学理念引进到实验教学过程中。2022年获批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9项,校级项目5项,完成各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研发并推广创新实验项目12项;面向学生开设创新实验项目(非“大创”)55项,指导学生195人。

中心教师重视教学质量提升,积极凝练教学特色,在一流课程和教学奖项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各类教学奖励67项,获奖人次数达97人次;发表教研教改论文9篇。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2022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57项,年度到账经费1368.37万元;发表SCI论文141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示范中心网站设置专人负责管理,保证了网站的及时更新和正常维护,年度访问人数突破15万人次;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共享平台在顺利完成升级的同时,支持了14门实验课程37236人学时的教学任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持续发挥中心展示与交流、全国大学生命科学竞赛四川赛区赛事宣传的作用,年度发布推文8篇,点击阅读次数超过2500次。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依托完善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实现充分开放、科学管理

2022年,中心共承接“大创”项目43项,iGEM团队训练48人,以及参与其他创新实验项目55项共计195人。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活动,进一步强化中心实验室安全运行与管理

基于中心现实场景开发的“生物类实验室安全准入实践训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式上线应用,以更为灵活、生动的形式强化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中心教师参加了高校实验室防爆知识专项培训、学院教职工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等安全培训与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对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的掌控,提高了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3、积极推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

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持续对校内外开放使用,2022年完成使用机时达3746.63机时(5台单价40万元以上设备)。其中由于疫情对线下实验教学的影响,VR虚拟现实大空间多人协作教学及示教系统的使用机时相较往年有所减少。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积极承办教学相关会议,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教育部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室,积极承办或参与了“星空启航”课程建设交流会系列活动。同时,承办了“第八届高校细胞生物学骨干教师研讨会”和“四川省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暨生物科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生物学实践教学理念与体系的改革、创新性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2、承办/协办多项学科赛事,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

20227月,中心协办了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科学探究类)四川赛区决赛,8月进一步协办了该项赛事的全国决赛,极大地增强了学院和中心在省内外高校中的示范辐射效应。

继续承办了2022年(第八届)四川大学微生物应用设计大赛,参赛人数达158人。

3、其它交流合作与示范辐射

(1)、与新疆大学等4所院校签订共享协议。

(2)、参与云上高校科学营活动,向全国中学生传递生命科学知识,展现生命之美与趣。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2022年3月-8月,先后成功申请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项,四川省省级教改项目7项,四川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5项。

(二)2022年4月,中心教师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2021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三)2022年6月,教育部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在我院设置分教研室

(四)2022年7月,中心主任林宏辉教授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暨改革创新研讨会”上作大会报告。

(五)20228月,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六)2022年11月,iGEM社团斩获2022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铜奖。

(七2022年11月,在2022年四川省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八2022年12月,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顺利召开。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生物科学学科的发展和国家对生物科学人才的需求变化,需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创新型生物学一流本科人才”这一目标出发,着眼整体、综合考量,推动多课程联动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大纲修订,强化实验教学的内涵建设

2、为适应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需在有效落实好实验室智慧化试点建设与应用的基础上,加速推进中心整体的智慧化建设。

3、中心1名实验技术人员退休,多门实验课程教学团队有待发展和补充新鲜血液,人才队伍的建设仍需加强。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1、学校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持续依托“四川大学‘双创’智能化自主实验平台综合运行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进行科学化、痕迹化管理。

2、学校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积极组织,悉心指导,助力中心成功完成“2022修购计划”的实施以及“贷款项目”的申报与招标为后续实验教学设备升级更新与补充完善、实验室智慧化改造以及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3、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审核了中心年度报告,为中心下一年发展和建设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4、学校在经费保障上给予中心有力支持,2022年中心建设和运行总计投入451.62万元人民币。

5、校院两级督导组老师通过随堂听课、师生访谈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学校建成课堂及时评教系统协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反馈,多角度促进了中心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上一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年度报告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下一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Copyright © 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地址:(望江校区)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

地址:(江安校区)成都市双流县川大路第一基础实验楼 邮编:6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