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验收 >> 年度报告 >> 正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0日    点击次数:

批准立项年份

2006

通过验收年份

201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示范中心名称: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示范中心主任:林宏辉

                       示范中心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熊莉/135****6145

                       所在学校名称:四川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何柳/028-85405143

                                                                                                                    2024年5月9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创新型生物学一流本科人才”为目标,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构建了厚基础、强综合、促创新的生物学一流本科实践育人体系。2023年,中心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增开多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持续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实体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强化实验课程内涵建设,助力新时代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1、实验教学工作量持续稳步增长,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加

2023年中心承担了24门课程、共计3662人次的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171748人学时。年度开设实验项目247项,新增综合性实验项目6项。其中,生物化学实验和微生物实验中分别增开了“市售奶茶总糖含量的检测及分析”和“从四川特色产业发酵环境中分离与鉴定特定功能的微生物”综合设计性实验。

2、修订完善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涵建设显著增强

中心紧跟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工作步伐,完成了对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从而为实验活动开展和实践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完善实验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进而促进自主化、个性化、研究性学习的本科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的全面建构。

3、学生“双创”教育成果丰富

2023年指导“国创计划”项目31项,其中省级以上11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得各项学科竞赛全国总决赛以上奖励11项,获奖达59人次。

二、人才队伍建设

2023年中心引进5人、退休2人,现有固定人员71人。其中实验技术人员12人,高级职称人员59人,博士62人,博导17人。人员平均年龄为46岁。实验教学队伍规模有所扩大,结构合理,且更趋年轻化。

同时,继续坚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保障和促进实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创新考核机制,推出教学工作量或标志性教学成果抵扣科研工作量的系列规则,激励教师投入教学工作,引导队伍能力水平提高;支持教师参加国内会议学术交流和培训32次,做大会报告9次。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中心紧跟学科发展,不断将新的技术方法和教学理念引进到实验教学过程中。2023年获批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3项,校级项目10项,完成各级教学改革项目18项;研发并推广创新实验项目7项;面向学生开设创新实验项目(非“国创”)58项,指导学生202人。

中心教师重视教学质量提升,积极凝练教学特色,在一流课程和教学奖项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获得各类教学奖励38项,获奖人次数达59人次。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2023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53项,年度到账经费1665.105万元;发表SCI论文100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示范中心网站设置专人负责管理,保证了网站的及时更新和正常维护,年度访问人数近2万人次;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共享平台支持了14门实验课程41756人学时的教学任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持续发挥中心展示与交流作用,年度发布推文14篇,点击阅读次数超过5700次。

试点建设的智慧教学实验室正式投入运用,支持了植物生物学实验、普通生物学实验等4门实验课程19249人学时的教学任务。中心教师综合运用其多屏设计、录播功能和师生互动系统,有效促进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依托完善的开放机制和信息化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

2023年,中心共承接“国创计划”项目31项,iGEM团队训练44人,以及参与其他创新实验项目58项共计202人。

2、完成实验室内部监控系统升级换代,持续强化中心安全运行与管理

更新升级了中心25间主要实验室/仪器室的摄像头、监控硬盘、网络硬盘录像机等设备,实现了主要室内活动场景的全覆盖,更好地保障了中心的安全管理和日常运行。

中心教师参加了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与管理培训班等安全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对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的掌握,应对各类安全事故的能力获得了全面提升。

3、持续推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

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持续对校内外开放使用,10台单价40万元以上设备均纳入开放共享,2023年使用机时达到18220.4小时。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积极承办和参与教学相关会议,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先后承办/协办了“第九届高校细胞生物学骨干教师研讨会”、“2023年四川省生命学科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等教学相关会议与培训。同时,中心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并在多个会议中做专题报告,分享在生物学实践教学理念与体系的改革、创新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2、持续承办/协办多项学科赛事,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

2023年7月,中心协办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四川赛区决赛,共有来自全省20所高校的112支团队参加了比赛。8月,进一步协办了该项赛事的全国决赛,学院和中心在省内外高校中的示范辐射效应持续扩大。

继续承办了2023年四川大学微生物应用设计大赛,参赛人数达196人。

3、其它交流合作与示范辐射

(1)、中心教师进藏支教,将中心特色实验项目带进西藏大学遗传学实验课堂。

(2)、接待了河南大学等国内8个高校或机构共计544人的参观交流;开展科普活动14次,参加人数达906人。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2023年4月-9月,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验收。

(二)2023年4-11月,中心成功获批2023年省级高等学校创新性实验项目3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十期)研究项目7项(含重点项目1项)。

(三)2023年4月,中心顺利举办首期四川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验交流会。

(四)2023年7月,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四川赛区竞赛暨第二届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竞赛赛道中获得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五)2023年8月,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赛道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在创新创业赛道中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

(六)2023年11月,iGEM社团获得2023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和最佳环境项目提名。

(七)2023年12月,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顺利召开。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需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智慧实验室等软硬件工具,进一步强化实验课程内涵建设,提升综合性和创新创业性实验项目数量与质量,促进高质量、创新型生物学一流本科人才的自主培养。

2、需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团队的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建立课程建设与教学梯队、常态化“请进来、走出去”机制等方式加强人员培养力度,为持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3、需进一步增加投入,提升软硬件配置,以适应新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改革。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1、学校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积极组织,悉心指导,支持中心顺利完成四川大学教学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项目、2023年度秋季学期紧急设备采购和监控系统升级,为中心的高质量实验教学改革和安全运行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2、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工作组专家通过审核中心阶段性总结报告、现场考察,为中心下一阶段发展给出了指导方向和建设性意见。

3、学校在经费保障上给予中心有力支持,2023年中心建设和运行总计投入564.28万元人民币。

4、学校和学院通过督导组随堂听课、师生访谈、课堂及时评教等多种方式,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反馈,促进了中心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上一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

下一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年度报告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Copyright © 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

地址:(望江校区)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

地址:(江安校区)成都市双流县川大路第一基础实验楼 邮编:6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