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单位年度报告(2016年)
发布时间:2017-01-16 15:35
学校名称 四川大学
中心名称 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网址 http://biosci.lab.scu.edu.cn/
通讯地址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一基楼C座
邮政编码 610207
联系电话 85990207
传 真 028-85412571
教 育 部 高 等 教 育 司 制
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是面向全校开放的本科生生物科学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的校级实验教学平台。中心成立于1995年,2000年成为四川省首批挂牌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11月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单位,并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依托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的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于2016年1月获批成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拥有实验仪器设备共3323台(套),总价值3836.47万元,常年教学工作量近20万人学时。经过20多年建设,形成了多层次、多模块、虚实结合的因材施教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小班化上课、开放式实验、以学为中心自主教学、实验成绩综合评定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推行了综合实习、工厂实训与科研训练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以中心作为学院实验教学平台,已获得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特色专业、3门国家级和7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心已成为能满足我校生物科学人才培养发展需要、设施精良、配置合理、管理先进、示范效应显著的国内领先生物科学实验教学基地。
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一直是学校本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校、院两级领导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有力的保障措施,推进中心实验教学改革,完善硬件配套设施,强化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和创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推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保证了我中心的可持续较快发展。
本年度学校的政策与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在经费保障上给予有力支持。2016年中心建设和运行总计投入775.4万元人民币。其中专业实验室建设设备经费200万元,已完成采购及建账,并投入使用;完成2012年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条件建设项目”的结题工作,200万经费投入实验教学;国家试点学院支持经费255万元,完成部分常规设备与大型设备的购置、中心监控系统升级、微生物实验课程视频拍摄;设备处投入经费19.8万元,建成基础实验中心无菌操作间;中心耗材费42.6万元,用于中心日常教学及创新实验、开放实验的试剂耗材购置;教研教改项目经费40万元,用于现有实验设计改造与创新创业相关实验项目的研发;实习经费18万元,用于校外实习参观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采取有力措施调动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2016年我中心完成学校设备处实验技术立项6项,并获得学校教务处2016年四川大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项目10项,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63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7项,校级重点12项。
3、学校建立了系列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四川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实验教学成果等同于理论教学和科研成果;实验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各级实验室建设及教改项目所获奖项等同于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从政策上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理论课教师与实践教学相通,参与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办法,2016年开始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将与教学科研岗职称评定分开进行,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将由设备处完成,并设立了实验系列正高职称岗位。这些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中心教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高效的运行机制。学校制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化管理模式及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对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行及管理状态进行客观、公平、公开的量化管理。
5、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2016年中心与实验技术人员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更进一步规范了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安全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推广实验室开放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中心与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实验的同学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在开放教学的同时更强调安全教学;进一步完善了危化品领用,危险废弃物处理等管理办法,中心购置了专门的酸碱柜、易燃易爆品柜、剧毒品储存柜等,实验室剧毒危化品专人管理,常规危化品及试剂分类安全存放,有毒废弃物及实验动物按规定集中存放处理;2016年与设备处等共同承办了“实验室安全与技能大赛宣讲会暨实验室安全讲座”,并组织教师参加了学校消防安全演习。
6、积极推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2016年学校制定了《四川大学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四川大学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收费管理实施办法 》、 《四川大学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考核奖惩规定(试行)》等具体规定,切实保障大型设备运行、使用、维护、共享,提升使用率和效益。中心切实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2016年完成大型精密设备使用达61847机时
7、学校制定了“四川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教学督导小组,对实验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检查、督促,确保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中心建设与发展
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3+2+x”多层次化、多元模块化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修订教学大纲;整合经典实验,结合学科发展,增加实验项目或开设新课程,并提供选修实验项目;教学内容注重与科研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利用教研教改和科研成果转化,开设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还与相关企业合作,发挥企业产业应用优势,探索中心平台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学,小班化教学,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了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多媒体及虚拟实验等各种现代新技术,确保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高效性。成绩考核方法多样,过程与结果并重,一般包含:设计(预习)报告(20%)、考勤(10%)、实验操作(20%)及实验报告(50%),重点是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推进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依托中心建设的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获批成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获2016年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奖一等奖,教学成果““虚实结合”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获2016年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实验队伍培养与建设
(1)学校学院高度重视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学院将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精心规划,确立了“水平一流、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创新进取”的实验队伍建设目标,以及“专职与兼职结合,引进与培养互补,激励与竞争并举”的建设工作指导思想,施行了相应的各项政策措施。
(2)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加入实验教学队伍
学校建立了实验系列职称评审制度,专门设置了教授级高级实验师,采用实验教学单列的评审标准。在岗位设置、奖励津贴发放等方面充分考虑实验教师利益。在个人发展和待遇方面为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解决了后顾之忧。
其次,学院力促实验队伍建设。整合学院教学资源,择优竞争上岗,为中心引进高水平教师;从经费、奖励和计算工作量等多方面,鼓励高水平教师和科研骨干参与创新性实验教学、教改和教材编写等。还对成果及各种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得名次和发表论文给予重奖,实验获奖与科研获奖等同。近年,学院高水平教师85%以上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
(3)培养培训制度化,队伍水平不断提升
中心建立健全了培养培训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选派基础课和主干课教师出国进修或培训,2016年中心参加培训及学术交流34人次。
中心现有固定教职工5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为45人,高级职称人数为39人。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结构合理,与理论教学人员优势互通,骨干力量相对稳定。
实验队伍科研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积极参加教改、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2016年中心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到校经费共计663.34万元。
3、资源信息化建设及共享
(1)中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网站管理设置专人负责,保证了中心网站的及时更新和正常运行的维护。中心网站内容丰富,为学生通过网络选课、预习、复习相关实验内容、讨论、提问及提交报告、答疑等提供了方便。同时以网站作为平台,加强中心的宣传,发挥了辐射示范作用。2016年网页访问人数目前已经超过2万余人次。
(2)2016年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评为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单位,并获2016年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奖一等奖;教学成果““虚实结合”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获2016年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建设虚拟实验项目20个。
(3)进一步完善了中心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
三、示范与辐射
1、国内外交流(中心教师参加国内外交流34人次)
(1)2016年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暨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资源建设论坛,获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十周年优秀实验教学展示成果三等奖
(2)VR技术特色与教学资源共享-2016年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巡回交流会,获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奖一等奖。
(3)2016年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暨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资源建设论坛,获文优秀论文奖1项
(4)2016年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5)2016年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西北、西南第七届工作研讨会
(6)高等学校植物农林动物水产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组会议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讨会
(7)第48届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
(8)第二届全国生物和食品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
(9)高校生物学实验类通识课程骨干教师研修班
(10)高等学校植物/农林/动物/水产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组会议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讨会
(11)第六届全国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研讨会
(12)2016年“内蒙古大学杯”首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
2、兄弟院校交流
2016年全年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接待国内外10所高校共513人参观交流。
3、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共享:与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生命学学学院和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签订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协议。促进了相关高校生物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4、生命科学后备人才培养:中心作为四川省中学生英代计划,四川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生物学奥赛等培训基地,培训热爱生命科学的后备人才500余人。
四、建设成果与效果
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
中心实验课程覆盖全校80个专业,教学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厚,评价总体优良。2016年中心承担了18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195984万人学时,创新性实验比例58%。全年开设课内创新实验19个;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63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7项,校级重点12项;面向学生开设开放实验10项,指导学生176人;编写创新实验讲义1本。
课内创新实验(19项)
序号 | 实验课程名称 | 实验项目名称 |
1 | 普通生物学实验 | 矮架豌豆的叶表皮微形态学观察及叶绿素提取实验 |
2 | 普通生物学实验 | 江安校区植物观察及检索表的编制 |
3 | 普通生物学实验 | 毛白杨组织培养实验 |
4 | 普通生物学实验 | 拟南芥有性杂交实验 |
5 | 普通生物学实验 | 河蚌外形观察、内部解剖以及心率与温度的关系 |
6 | 普通生物学实验 | 牛蛙外形观察、内部解剖以及药物处理后血管及血流如何变化 |
7 | 现代生命科学基础实验 | 植物组培生态瓶的制作 |
8 | 医学细胞生物学 | 肿瘤细胞特异性骨架蛋白的显示 |
9 | 现代生命科学基础 | 叶脉书签的制作 |
10 | 细胞与遗传学实验 | 秀丽隐杆线虫生殖细胞的细胞凋亡检测 |
11 | 细胞与遗传学实验 | 不同液体条件下萌发蚕豆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
12 | 生物化学实验 |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13 | 生物化学实验 | 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
14 | 生物化学实验 | 用正交法测定几个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 |
15 | 生物化学实验 |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
16 | 生物化学实验 | 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鉴定胰岛素 |
17 | 分子生物学实验 | Pfu酶的克隆与表达 |
18 | 分子生物学实验 | 红、绿荧光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19 | 分子生物学实验 | 植物细胞中期染色体目的基因的原位杂交实验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3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参与学生数 |
1 | 锦屏极端微生物资源谱研究 | 4 |
2 | 氧化应压条件下长非编码RNA对p53的调控 | 3 |
3 |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环境细菌及其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3 |
4 | PhotoColi生物彩照——大肠杆菌基因表达光复合控制系统 | 3 |
5 | 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杂交个体的亲本性别基因流向研究 | 5 |
6 | CRISPR-Cas系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建立 | 3 |
7 | 探究涡虫再生中的自噬机制 | 3 |
8 | 大熊猫永生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的建立 | 3 |
9 | 基于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数据整合的肿瘤相关基因鉴别算法 | 5 |
10 | 转录因子GLK1过表达植株的构建 | 3 |
11 | 高效抑制灰霉葡萄孢菌的芽孢杆菌诱变菌株筛选和抑菌物质的初步研究 | 2 |
12 | 基于开放数据库的蛋白质超二级结构测算 | 4 |
13 | 橙皮素衍生物对矽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 5 |
14 | 自动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仪 | 5 |
15 | 计算机辅助筛选PKM2的小分子抑制剂 | 2 |
16 | 香雪球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 5 |
17 | 产1,3-丙二醇新型大肠杆菌“细胞工厂”的构建 | 2 |
18 | 基于芯片的DNA甲基化与拷贝数变异数据库的研究与开发 | 5 |
19 | 运用全基因组测序预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耐药型 | 2 |
20 | 不同毒力肾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SPF鸡的肾组织转录组分析 | 4 |
21 | 一株肾型禽冠状病毒IBV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3 |
22 | 抗病基因myb1在玉米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 | 3 |
23 | 城市化对蝴蝶多样性的影响 | 5 |
24 | DWD基因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 4 |
25 | 象甲昆虫外骨骼鳞片形态观察、成分分析及合成途径的研究 | 3 |
26 | 干酪乳杆菌喷雾干燥粉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 4 |
27 | 震后滑坡体植被演替中恢复早期的关键种的筛选与验证研究 | 2 |
28 | 规模化养殖场禽腺病毒病(安卡拉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 4 |
29 | 麻疯树小热激蛋白JcHSP17.5和JcHSP15.9生物信息学及低温等胁迫应答研究 | 2 |
30 | 微生物降解旧衣物 | 5 |
31 | 自组装多球壳菌素-壳聚糖纳米颗粒抗衰老效果研究 | 2 |
32 | 鼠睾丸中环状RNA在精子生成时期承担的功能探索 | 1 |
33 | 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对比 | 5 |
34 |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新型供能微生物电池 | 3 |
35 | 四川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钝化研究 | 3 |
36 | 扁柏双黄酮衍生物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 3 |
37 | 利用GIS和生态学调查绘制四川大学校园植被地图 | 5 |
38 | 基于CRISPR/Cas9技术利用类器官构建Fig-Ros融合基因驱动的肺癌模型 | 5 |
39 | 多种食用菌多糖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 1 |
40 | 山桐子组培技术探索与转化体系建立 | 5 |
41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和复发关联的遗传变异在基因组水平上作用机制的研究 | 2 |
42 | 拟南芥细胞分裂素标记杂交株系的构建 | 4 |
43 |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鸟类栖息地的研究和保护 | 5 |
44 | 秀丽隐杆线虫培养及生殖细胞的凋亡检测 | 4 |
45 | 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与硝酸盐吸收途径互作机制的初步探索 | 5 |
46 |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抑制剂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检测 | 5 |
47 | 肿瘤细胞内游离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 3 |
48 | 45SrDNA在蚕豆和豌豆染色体上的定位 | 2 |
49 | 人类肠道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RNA与microRNA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2 |
50 | 脂肪酶高产细菌菌株的分离与鉴定及脂肪酶基因分析 | 4 |
51 | 地震灾后边坡植被恢复动态研究 | 4 |
52 | 抗氧化食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研究 | 4 |
53 | 明远湖水质调查及运用 | 5 |
54 | 大学生宿舍毛巾上真菌污染调查及网传常见毛巾消毒方式效果检验 | 4 |
55 | 毛白杨组织培养体系的构建 | 5 |
56 | 鱼肠道中益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 5 |
57 | 重组Ecoli-L天冬酰胺酶的克隆、优化表达及纯化 | 3 |
58 | 微生物实验中改进从土壤中分离和培养固氮球菌与荚膜染色的创新实验 | 4 |
59 | 从多种材料中分离乳酸菌并鉴定 | 5 |
60 | 在微生物实验课中开设利用有色大肠杆菌观察蛭弧菌噬菌斑创新实验 | 2 |
61 |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 2 |
62 | 室内空气监测净化与艺术装饰 | 5 |
63 | “川大生物”网站建设 | 5 |
开放实验(10个,指导学生176人)
序号 | 项目名称 | 人数 |
1 | 固氮酶最小基因重构—IGEM协会创新实验 | 10 |
2 | 香雪球,山桐子染色体制片 | 4 |
3 |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培训 | 5 |
4 |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培训 | 3 |
5 | 天然植物对细菌的抑菌实验 | 12 |
6 | 微生物教学中观察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菌龄的研究 | 8 |
7 | 微生物基础实验技能操作及蛭弧菌的分离实验 | 10 |
8 | 纤毛婆婆纳乙酸乙酯相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对Hela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 2 |
9 | 酶解压片法及冷冻切片法鉴定新特征轮藻 | 32 |
10 | 细胞生物学实验(华西留学生) | 90 |
2、学生创新成果突出(论文48篇,各项奖励14项)
(1)2016年学生发表论文48篇
(2)2016年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国际银奖
(3)四川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二等奖2项
(4)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邀请赛一等奖5名
(5)内蒙古大学杯首届全国大学生生命创新实验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6)首届“全国大学生基因应用创意大赛”全国冠军。
(7)全国“创青春”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
(8)全国大学生基因应用创意大赛”全国冠军
3、教学效果明显
本届毕业生180人,目前已经就业156人,就业率 86.67%;国内升学86人,读研率47.8%;出国、出境学生27人,出国出境率15%
(二)教研教改成果
1、出版教材(2本)
(1)望江芳华——四川大学校园植物图谱,978-7-04-045177-1,高等教育出版社,白洁主编
(2)医学遗传学,978-7-5067-8206-7,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杨春蕾参编
2、编写讲义(1本)
创新实验讲义,解丽芳,汪红,王甜,樊佳,郑冬超主编
3、设备处实验技术立项(6项)
(1)开放性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管理研究,王甜
(2)在本科生物实验教学中开设杨树组织培养相关课程的探索,郑冬超
(3)“肿瘤细胞特异性中间纤维的显示及差异比较”实验项目的建立,杨春蕾
(4)pnas4基因过表达对斑马鱼发育的影响,解丽芳
(5)植物原生质体的提取在植物学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张大伟
(6)改良微生物教学中细菌芽胞染色实验,汪红
4、教务处四川大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项目(10项)
(1)生物化学综合试验改革,生物科学综合大实验,魏炜
(2)突出综合性特点的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张年辉
(3)通过开设“人工琥珀昆虫标本的制作”实验促进非生物专业学生对昆虫结构和分类的了解的探索,现代生命科学基础实验,熊莉
(4)植物呼吸速率测定在植物学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普通生物学实验,张大伟
(5)在细胞及遗传学实验课中引入“基因亚细胞定位实验”探索,细胞及遗传学实验,解丽芳
(6)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开设《重组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表达与纯化》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樊佳
(7)在现代生命科学基础实验课中增设植物组培生态瓶制作实验的探索,现代生命科学基础实验,郑冬超
(8)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内容的改革实践,分子生物学实验,王甜
(9)优化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医学生物学实验,杨春蕾
(10)在微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开设“绿茶抑菌实验”的探索,微生物学实验,汪红
5、教研教改论文(14篇)
(1)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探索,吴传芳,教育教学论坛,
(2)论“病毒学”网络课程中心建设的作用及共享,赵建,实验科学与技术
(3)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王甜 王茂林 林宏辉,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探索与实践论文集
(4)生物学科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王甜 林宏辉,以学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思考与践行论文集
(5)半自动微生物培养基保温分装装置的研究,王甜等,实验技术与管理
(6)虚拟工厂实践训练平台在企业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王 甜,林宏辉等,实验技术与管理
(7)搭建国际化培养平台,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魏炜、赵云,教育教学论坛
(8)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与思考——以S大学为例,吴俊、魏炜等,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9)绿色生物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樊佳,王茂林,林宏辉,实验科学与技术
(10)在本科生物学中开设白杨组培实验的探索,郑冬超等,实验科学与技术
(11)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条件探索,郑冬超等,实验科学与技术
(12)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创新教育作用,解丽芳,林宏辉,实验技术与管理
(13)中英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对比思考,解丽芳,实验技术与管理
(14)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解丽芳,林宏辉,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探索与实践论文集
6、团队获奖(5项)
(1)2016年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3项)
“虚实结合”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16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生物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2016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院校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模式的研究,2016年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十周年优秀实验教学展示成果三等奖
(3)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奖一等奖
7、个人奖励(共52人获17项奖励,)
(1)探究式-小班化”教学质量优秀奖7人;
(2)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18人;
(3)文化素质公选课最受欢迎教师1人;
(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指导老师1人;
(5)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5人;
(6)全英语授课教学质量优秀奖1人;
(7)教师教学发展特别贡献奖2人;
(8)非标准答案考试命题优秀奖6人,
(9)优秀教材奖1项;
(10)学术性社团指导教师标兵奖2人;
(11)四川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1项;
(12)第三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1项;
(13)卓越教师三等奖1人,
(14)唐立新教学名师奖1人;
(15)2016年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暨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资源建设论坛,获文优秀论文奖1项
(16)蒙古大学杯首届全国大学生生命创新实验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
(17)第二届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邀请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1人
(三)科研成果
2016年中心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到校经费共计663.34万元。
(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果
2016年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评为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单位,并获2016年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奖一等奖;教学成果““虚实结合”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获2016年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建设虚拟实验项目3个,分别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体技术虚拟仿真实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虚拟仿真实验,植物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虚拟仿真实验。
(五)、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中心发展的大势所趋,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了完善的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为实验室开放提供硬件支撑;同时制定了完善的实验室预约和实验室安全开放制度,与实验技术人员及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实验的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为实验室开放提供制度支撑;同时中心为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实验的学生提供经费支持及教师指导,为实验室开放提供软件支撑。2016年中心完成学生开放实验10项,指导学生176人。同时中心也面向校外高校及企业和组织开放,2016年接待校外会议培训1次,接待人数50余人。
地址:(望江校区)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
地址:(江安校区)成都市双流县川大路第一基础实验楼
邮编:610207
Copyright © 四川大学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