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论文
发布时间:2018-05-01 17:07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或章节)、页 |
1 | 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应用 | 王甜,张大伟,李佛生, 熊莉,林宏辉 | 生物学杂志 | 2024,41(03):121-126 |
2 | 荧光染色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实践与探讨 | 阎臻,杨军,彭锐, 李成华,牛孟孟,易培珊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2024,43(08):121-126,189 |
3 | 科研项目成果在通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 阎臻,杨健,熊莉, 樊佳,张大伟,林宏辉,刘唤唤 | 生物学杂志 | 2024,41(02):126-130 |
4 | 基于实践教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微生物课程链为例 | 阎臻,李佛生,冯甦,吴近名,张年辉,刘志斌,赵建 |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 2023,13(05):16-20 |
5 | 细胞生物学课程实验创新模式与实践探索——以“细胞骨架的标记与观察综合实验的设计”为例 | 阎臻,杨军,彭锐,李成华,易培珊,牛孟孟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23,45(10):1511-1517 |
6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探索 | 樊佳,郑冬超,阎臻,李佛生,熊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23,21(04):86-90 |
7 | 厚基础、强综合、促创新的生物学一流本科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林宏辉,邹方东,王甜, 李佛生,熊莉,杨春蕾,张大伟,王茂林 |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60(06):12-18 |
8 | 辐照杀虫和灭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 阎臻,李佛生,冯甦,杨鑫, 冯甦, 赵建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2022,41(11):175-180 |
9 | 峨眉山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 王甜,林宏辉,樊佳 | 实验室科学 | 2022,25(03):128-132,136 |
10 | 利用果胶产油脂酵母菌筛选及果胶降解酶膜反应器构建的研究 | 房勇廷,陈晶珍,肖彦姿,武文杰,杨轶凡,徐辉,汪红,李佛生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22,20(05):17-22 |
11 | 山桐子内生真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探索 | 李佛生,司文瑾,张踞林,操小桐,高瑾雯,邓钧文,汪红,熊莉 | 实验室科学 | 2021,24(02):49-54 |
12 | 培养架型和培养箱组型人工气候室的应用比较 | 郑冬超,汪红,樊佳,张阳,熊莉 | 实验室科学 | 2021,24(03):22-26 |
13 | 贯通动物解剖与厌氧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 | 李佛生,晏仕英,赵淼淼,周洁,熊莉,汪红,赵建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20, 18(3): 70-74 |
14 |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体虚拟实验资源建设的探索 | 樊佳, 林宏辉, 王茂林, 汪红, 王甜 | 实验室科学 | 2020, 23(5): 32-36 |
15 | 基于信息化的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实践 | 樊佳, 王茂林, 林宏辉 | 实验室科学 | 2020, 23(1): 135-137, 141 |
16 | 让学生忙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细胞生物学”一流课程建设 | 邹方东,杨军,张咏梅,李娟,彭锐 | 生命的化学 | 2020, (9): 1597-1600 |
17 | 小叶榕叶片挥发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 李佛生,汪红,牛壮,赵天德,肖渝霖,吴宛峰,郑冬超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20, 18(4): 39-43 |
18 | 生物通识实验的网络教学研究 | 李佛生,熊莉,王甜,周洁,晏仕英,汪红,赵建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20, 18(6): 81-85 |
19 | 在本科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拓展抑菌实验的探索 | 熊莉,朱谦慧,汪红,牛霞,罗璇,陶瑜玮,李佛生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20, 18(4): 88-92 |
20 |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液相Northern杂交检测microRNA实验探索 | 李佛生,汪 红,李一璠,王 甜,樊 佳,王茂林,林宏辉.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9,36(7):225-227 |
21 | 基于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 李佛生,汪红,熊莉,王甜,王茂林,林宏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9,17(4):125-128 |
22 |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蛭弧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 | 李佛生,钟雁翎,吴顺康,冯岚清,胡舒昶,汪 红,樊 佳 | 实验室科学 | 2019,22(5):16-19,25 |
23 | 昆虫琥珀标本制作实验引入通识课程的探索 | 熊莉,席德慧,樊佳,汪红,郑冬超 | 实验室科学 | 2019,22(2):14-18 |
24 | 大数据时代的生物分类学跨学科课程建设和考试改革探索 | 余岩、毛康珊 | 卓越学术引领思维变革-2018年四川大学非标准答案考试论文及试题集 | 2019:133-143 |
25 | 非标准答案试题是小班研讨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补充 | 赵建 | 挖掘创新潜能重构思维空间-2018年四川大学优秀非标准答案考试集 | 2019, 258-262 |
26 | 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 郑冬超,冯岚清,汪红,熊莉,樊佳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9,14(7):103-108 |
27 | 基于高阶教育教学目标的高水平“细胞生物学”非标准答案考试 | 邹方东 | 卓越学术引领思维变革-2018年四川大学非标准答案考试论文及试题集 | 2019.12:123-131 |
28 | 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与环保意识 | 李佛生,汪红,王茂林,林宏辉 |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探索与实践(第二辑) | 2018,170-174 |
29 | 基于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 李佛生,汪红,万小平,梅兰菊,徐青锐,王茂林,林宏辉 | 立德树人—四川大学全课程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 2018,198-202 |
30 | 红原地区牦牛腹泻粪样的细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检测 | 李佛生,胡舒昶,谢鑫,李一璠,汪杭,冯兰,杨鑫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8,35(12):51-56 |
31 | 百合细胞悬浮体系构建及多糖含量测定的探索 | 郑冬超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8,16(2):42-46,51 |
32 | 通识课程植物组织培养趣味实验的探索 | 郑冬超,熊莉,樊佳,汪红,席德慧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8,35(6):179-181 |
33 | 开放互动教学模式下的“细胞生物学”非标准化考试 | 邹方东 | 《挖掘创新潜能 重构思维空间》 | 2018. 5,322-339 |
34 | 固氮菌分离及其荚膜染色综合性实验 | 樊佳,林文和,郭子玮,董文捷,李蕊晗,耿含,汪红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8,35(1):66-68 |
35 | 芽孢染色实验中枯草杆菌最佳培养条件探索 | 樊佳,韩煦,陶榆玮,徐璕,杨富强,汪红,郑冬超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8,35(3):58-61 |
36 | 绿茶抑菌作用及其应用实验探索 | 樊佳,陶榆玮,韩煦,郑冬超,熊莉,汪红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8,35(6):190-192 |
37 | 微生物教学中噬菌蛭弧菌的最佳保藏方法探究 | 于颖,牟星禹,陆萌,罗瑶,刘诗尧,杨玉婷,汪红,樊佳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8,16(1):1-3,8 |
38 | 破茧成蝶——在知识日新月异情况下的需求 | 赵建 | 挖掘创新潜能重构思维空间-2016年四川大学优秀非标准答案考试集 | 2,018,258 |
39 | 生物技术专业企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实践 | 王甜,赵云,林宏辉,王茂林,孙群,胡承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7,34(11):217-220 |
40 | 分子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放教学管理研究 | 王甜,王雨昊,林宏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7,15(1):124-127 |
41 |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验模式思考 | 樊佳,王茂林,林宏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7,15(4):91-94 |
42 | 生物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 王甜,王茂林,林宏辉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2017(3):153-156,163 |
43 | 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探究 | 汪红等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7,34(10):43-49 |
44 | 半自动微生物培养基保温分装装置的研究 | 王皓宇,汪红,王斌, 刘运波 ,李东睿, 蔡尘, 王甜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6, 33(10):99-101 |
45 | 虚拟工厂实践训练平台在企业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 王甜,孙群,王茂林,赵 云,林宏辉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6,33(8):110-114 |
46 | 绿色生物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樊佳,王茂林,林宏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6,14(6):224-227 |
47 | 在本科生物学中开设白杨组培实验的探索 | 郑冬超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6,14(6):164-167 |
48 | 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条件探索 | 郑冬超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6,14(3):175-179 |
49 | 中英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对比思考 | 解丽芳,林宏辉 | 生物学杂志 | 2016,33(2):113-115,118 |
50 | 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创新教育作用 | 解丽芳 ,林宏辉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6,33(5):168-169,177 |
51 | 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 王甜,王茂林,林宏辉 |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探索与实践 | 2015.12:100-104 |
52 | 生物学科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 | 王甜,林宏辉 | 以学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思考与践行 | 2015:99-101 |
53 | 研究生助教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 李姝,王经洋,王敏,杨小帆,龙敏,张杰,汪红,赵建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5,13(4):138-140,148 |
54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 | 张杰,赵健,汪红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5,13(3):75-78 |
55 | 绿茶汁对面部痤疮抑制的实验观察 | 李媛媛,姜辰阳,夏凡,王男,王雨昊,汪红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5,13(1):220-223 |
56 | 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开设蛭弧菌形态观察和动态观察实验研究 | 于颖, 陆萌,罗瑶,付佳琪,林文和,张杰,汪红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5,32(10):64-66,86 |
57 | 本科生物虚拟实验室建设思考 | 解丽芳,林宏辉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5,13(4):173-174,195 |
58 | 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建立 | 解丽芳,林宏辉 |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探索与实践(论文集) | 2015,213-216 |
59 | 生物技术虚拟实验室的构建 | 王甜,林宏辉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5,32(8):118-120 |
60 | 一种安全有效的动物骨骼标本制作方法 | 王甜,陈芬,林宏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5,13(5):261-263 |
61 | 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的构建 | 王甜,王茂林,林宏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5,13(3):43-46 |
62 | 浸染法改良细菌芽胞染色实验的探索 | 郑冬超,樊佳,王雨昊,张杰,赵健,杨鑫,汪红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5,32(7):191-192,209 |
63 | 植物生理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性实验探索 | 樊佳,王雨昊,陶成秋,姜辰阳,王茂林,林宏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5,13(3):101-104 |
64 | 助教机制对微生物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作用 | 杨小帆,王敏,郭明睿,王经洋,李姝,张杰,汪红,赵建 | 食品与发酵科技 | 2015,51(6):91-94 |
65 | 在生物学拔尖人才实验教学中推广模式生物斑马鱼 | 解丽芳,林宏辉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2014. 33(11):165-167 |
66 | 在本科生物实验教学中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 | 解丽芳,林宏辉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4. 31(12):170-172 |
67 | 虚拟实验室在本科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 解丽芳,林宏辉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4,31(9):114-116 |
68 | 生物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立 | 解丽芳,林宏辉,王茂林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4,12(5):169-171 |
69 | 细菌芽孢染色法的改良探索 | 郑冬超,王甜,汪红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4,12(5):23-24,41 |
70 | 加强生物实验室开放管理,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 汪红 | “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论文集 | 2014.6 |
71 | 蛭弧菌对污水生物净化效果的实验观察 | 汪红,徐政,于正洋,李浩,夏凡,陈铎元,徐恒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4,31(4):54-60 |
72 | 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国际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解丽芳 | “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论文集 | 2013.12:58-61 |
73 | 依据科研系统性原则改革本科微生物实验教学 | 王梦瑶,于佳,于正洋,徐政,李浩,王冠儒,汪红,张杰,赵建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3,30(8):157-160 |
74 |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 杨春蕾,陈芬,李虹,胡火珍,蒲浩渊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3(8):89-90 |
75 |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创新人才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 解丽芳,林宏辉 | 生物学杂志 | 2013,30(2):92-94 |
76 | 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解丽芳,林宏辉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3,11(1):149-151 |
地址:(望江校区)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
地址:(江安校区)成都市双流县川大路第一基础实验楼
邮编:610207
Copyright © 四川大学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欢迎关注公众号